![]() 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后导叶包括多块叶片,叶片的叶根处设有叶盘,相邻的两块叶片通过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轴流风机包括上述的后导叶。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多块叶片通过相邻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公开号:CN214330992U 申请号:CN202023102916.8U 申请日:2020-12-2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蔡盖;余生平 申请人:Fans Tech Electric Co ltd; IPC主号:F04D29-5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 [n0002] 目前,轴流风机的后导叶1的常规结构有两种,参考图1,一种结构是每一片叶片11插接于轮毂12上,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模具造价昂贵;另一种结构是叶片11与轮毂12一体成型,这种结构的模具仍造价昂贵,不利于降低成本。 [n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后导叶,其包括多块叶片,所述叶片的叶根处设有叶盘,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通过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该后导叶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n0004]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n0005] 一种后导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沿周向设置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叶根处设有叶盘,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通过所述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 [n0006] 作为优选,所述叶盘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燕尾凸起,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燕尾凸起相适配的燕尾凹槽,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之间,其中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插入另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凹槽内,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所述燕尾凸起与所述燕尾凹槽配合,相邻的所述叶盘拼接简单。 [n0007] 作为优选,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后导叶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为L,所述叶盘沿所述后导叶的轴线方向的距离为轴向宽度B,0.2·B≤L≤B,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越长,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越稳定,但脱模难度增大,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合理设置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 [n0008] 作为优选,L=0.4·B,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所述燕尾凹槽,两道所述燕尾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叶盘沿轴线方向的两端,两道所述燕尾凹槽之间设有格栏,通过这样设置,在保证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生成成本,且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所述燕尾凹槽,使得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的壁厚统一,便于脱模,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n0009] 作为优选,所述燕尾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底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底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倾斜夹角α,10°≤α≤30°,通过这样设置,在保证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的前提下,便于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拼接,一块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沿轴线方向插入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凹槽中,直至拼接到最后一块叶片时,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沿周向卡进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凹槽内,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凹槽沿周向套设于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外;若α<10°,所述燕尾凸起插入所述凹槽后,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所能承受的沿周向的拉力小,拼接后的后导叶不稳定;若α>30°,不利于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拼接,所述燕尾凸起难以沿周向卡进相邻的所述燕尾凹槽内,所述燕尾凹槽也难以沿周向套设于相邻的所述燕尾凸起外。 [n0010] 作为优选,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插接深度角β,1°≤β≤4°,通过这样设置,保证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若β<1°,则所述燕尾凸起卡进所述燕尾凹槽的插接深度角小,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所能承受的沿周向的拉力小,拼接后的后导叶不稳定;若β>4°,虽然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但所述燕尾凸起的用料增加,提高生产成本。 [n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导风圈及防护网,所述导风圈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及出风端,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导风圈的出风端; [n0012] 轴流风机还包括上述的后导叶,所述后导叶同轴设置在所述导风圈内,所述防护网包括与所述后导叶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叶盘背离所述叶片的一侧设有压套凸起,多个所述压套凸起形成用于与轴流风机连接的压套环,所述压套环沿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贴合,所述压套环沿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套圈,所述套圈与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 [n0013] 作为优选,所述压套凸起沿周向延伸,所述压套凸起包括第一凸板、第二凸板及第三凸板,所述第一凸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叶盘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凸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凸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凸板的中部与所述第三凸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二凸板与所述第三凸板朝向不同,所述第二凸板的内径与所述安装板的外径相适配,通过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所述后导叶与所述防护网之间的拆装方便,且所述套圈可冲压成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n0014]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防护圈,且多个所述防护圈沿径向间隔设置,所述叶片的叶尖处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合在相应的所述防护圈外,通过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所述后导叶与所述防护网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所述卡扣扣合在所述防护圈外时,使得所述叶片成双支撑结构,提高所述叶片所能承受的应力,提高所述叶片的稳定性。 [n001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n0016] 多块所述叶片通过相邻的所述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生产成本低,轴流风机采用该后导叶后,后导叶与防护网通过套圈连接,拆装方便,而且套圈可冲压成型,生产效率高。 [n0017] 图1是背景技术后导叶的示意图; [n0018] 图2是本实施例后导叶的示意图; [n0019] 图3是本实施例叶片的示意图; [n0020] 图4是本实施例在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1] 图5是本实施例叶片关于图3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n0022] 图6是本实施例在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3] 图7是本实施例燕尾凸起与燕尾凹槽配合的示意图; [n0024] 图8是本实施例轴流风机的剖视示意图; [n0025] 图9是本实施例在图8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6] 图10是本实施例套圈的示意图。 [n0027] 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n0028] 1、后导叶;2、套圈;3、导风圈;4、防护网;11、叶片;12、轮毂;13、叶盘;14、压套环;15、卡扣;16、燕尾凸起;17、燕尾凹槽;18、压套凸起;41、安装板;42、防护圈;171、第一侧壁;172、第二侧壁;173、底壁;181、第一凸板;182、第二凸板;183、第三凸板。 [n002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n0030] 实施例1: [n0031] 参考图1-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导叶1,包括多块沿周向设置的叶片11,叶片11的叶根处设有叶盘13,相邻的两块叶片11通过叶盘13拼接形成后导叶1。 [n0032] 多块叶片11通过相邻的叶盘13拼接形成后导叶1,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生产成本低。 [n0033] 进一步具体描述,叶盘13与叶片11连接的一面与叶盘13设有压套凸起18的一面为相互平行的弧面,且该弧面的轴线与后导叶1的轴线重合设置,叶盘13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燕尾凸起16,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与燕尾凸起16相适配的燕尾凹槽17,相邻的两块叶片11之间,其中一块叶片11的燕尾凸起16插入另一块叶片11的燕尾凹槽17内,通过燕尾凸起16与燕尾凹槽17配合,相邻的叶盘13拼接简单。 [n0034] 燕尾凸起16的长度方向与后导叶1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燕尾凸起16从叶盘13沿轴线方向一端的端面朝向叶盘13沿轴线方向另一端的端面延伸,燕尾凸起16的长度为L,叶盘13沿后导叶1的轴线方向的距离为轴向宽度B,0.2·B≤L≤B,燕尾凸起16的长度越长,多块叶片11拼接后的后导叶1越稳定,但脱模难度增大,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合理设置燕尾凸起16的长度。 [n0035] 本实施例中,L=0.4·B,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燕尾凹槽17,两道燕尾凹槽17分别位于叶盘13沿轴线方向的两端,两道燕尾凹槽17之间设有格栏,叶盘13内设有多道沿周向间隔设置的通孔,多道通孔沿轴线方向延伸,通孔从叶盘13沿轴线方向一端的端面贯穿至叶盘13沿轴线方向另一端的端面,一方面,减少用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降低叶盘13的重量;在保证多块叶片11拼接后的后导叶1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生成成本,且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燕尾凹槽17,使得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的壁厚统一,便于脱模,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n0036] 燕尾凹槽17包括第一侧壁171、底壁173及第二侧壁172,第一侧壁171及第二侧壁17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连接,第一侧壁171及第二侧壁172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与底壁173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第一侧壁171与第二侧壁172之间形成倾斜夹角α,10°≤α≤30°,在保证多块叶片11拼接后的后导叶1稳定的前提下,便于最后一块叶片11的拼接,一块叶片11的燕尾凸起16沿轴线方向插入相邻的叶片11的燕尾凹槽17中,直至拼接到最后一块叶片11时,最后一块叶片11的燕尾凸起16沿周向卡进相邻的叶片11的燕尾凹槽17内,最后一块叶片11的燕尾凹槽17沿周向套设于相邻的叶片11的燕尾凸起16外;若α<10°,燕尾凸起16插入凹槽后,相邻的两块叶片11所能承受的沿周向的拉力小,拼接后的后导叶1不稳定;若α>30°,不利于最后一块叶片11的拼接,燕尾凸起16难以沿周向卡进相邻的燕尾凹槽17内,燕尾凹槽17也难以沿周向套设于相邻的燕尾凸起16外。 [n0037] 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的侧面与底壁173之间形成插接深度角β,1°≤β≤4°,保证多块叶片11拼接后的后导叶1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若β<1°,则燕尾凸起16卡进燕尾凹槽17的插接深度角小,相邻的两块叶片11所能承受的沿周向的拉力小,拼接后的后导叶1不稳定;若β>4°,虽然拼接后的后导叶1稳定,但燕尾凸起16的用料增加,提高生产成本。 [n0038] 实施例2: [n0039] 参考图8-1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导风圈3及防护网4,导风圈3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及出风端,防护网4设置在导风圈3的出风端,防护网4与导风圈3固定连接; [n0040] 轴流风机还包括实施例1的后导叶1,后导叶1同轴设置在导风圈3内,后导叶1位于防护网4朝向进风端的一侧,防护网4包括与后导叶1连接的安装板41,叶盘13背离叶片11的一侧设有压套凸起18,多个压套凸起18形成用于与轴流风机连接的压套环14,压套环14沿轴线方向的一侧与安装板41贴合,压套环14沿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套圈2,套圈2与安装板41螺纹连接。 [n0041] 轴流风机采用该后导叶1后,后导叶1与防护网4通过套圈2连接,拆装方便,而且套圈2可冲压成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n0042] 压套凸起18沿周向延伸,压套凸起18包括第一凸板181、第二凸板182及第三凸板183,第一凸板18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叶盘13垂直连接,第一凸板181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二凸板18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第一凸板181的中部与第三凸板183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且第二凸板182与第三凸板183朝向不同,第二凸板182的内径与安装板41的外径相适配,结构简单,后导叶1与防护网4之间的拆装方便,且套圈2可冲压成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多块第三凸板183套设于安装板41外,便于定位,安装板41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套圈2上设有与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连接孔,套圈2套设于多块第二凸板182外,采用螺钉依次穿过安装孔及连接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使得防护网4、后导叶1及套圈2固定连接。 [n0043] 防护网4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防护圈42,且多个防护圈42沿径向间隔设置,叶片11的叶尖处设有卡扣15,卡扣15与叶片11一体成型,卡扣15扣合在相应的防护圈42外,进一步提高后导叶1与防护网4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卡扣15扣合在防护圈42外时,使得叶片11成双支撑结构,提高叶片11所能承受的应力,提高叶片11的稳定性。 [n0044]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后导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沿周向设置的叶片(11),所述叶片(11)的叶根处设有叶盘(13),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11)通过所述叶盘(13)拼接形成后导叶(1); 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燕尾凸起(16),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燕尾凸起(16)相适配的燕尾凹槽(17),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11)之间,其中一块所述叶片(11)的所述燕尾凸起(16)插入另一块所述叶片(11)的所述燕尾凹槽(17)内; 所述燕尾凸起(16)的长度方向与后导叶(1)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燕尾凸起(16)的长度为L,所述叶盘(13)沿所述后导叶(1)的轴线方向的距离为轴向宽度B,0.2·B≤L≤B。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导叶,其特征在于,L=0.4·B,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所述燕尾凹槽(17),两道所述燕尾凹槽(17)分别位于所述叶盘(13)沿轴线方向的两端,两道所述燕尾凹槽(17)之间设有格栏。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凹槽(17)包括第一侧壁(171)、底壁(173)及第二侧壁(172),所述第一侧壁(171)及所述第二侧壁(17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71)及所述第二侧壁(172)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底壁(173)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71)与所述第二侧壁(172)之间形成倾斜夹角α,10°≤α≤30°。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底壁(173)之间形成插接深度角β,1°≤β≤4°。 [0005] 5.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导风圈(3)及防护网(4),所述导风圈(3)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及出风端,所述防护网(4)设置在所述导风圈(3)的出风端; 其特征在于,轴流风机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导叶(1),所述后导叶(1)同轴设置在所述导风圈(3)内,所述防护网(4)包括与所述后导叶(1)连接的安装板(41),所述叶盘(13)背离所述叶片(11)的一侧设有压套凸起(18),多个所述压套凸起(18)形成用于与轴流风机连接的压套环(14),所述压套环(14)沿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41)贴合,所述压套环(14)沿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套圈(2),所述套圈(2)与所述安装板(41)螺纹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套凸起(18)沿周向延伸,所述压套凸起(18)包括第一凸板(181)、第二凸板(182)及第三凸板(183),所述第一凸板(18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叶盘(13)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凸板(181)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凸板(18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凸板(181)的中部与所述第三凸板(183)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二凸板(182)与所述第三凸板(183)朝向不同,所述第二凸板(182)的内径与所述安装板(41)的外径相适配。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4)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防护圈(42),且多个所述防护圈(42)沿径向间隔设置,所述叶片(11)的叶尖处设有卡扣(15),所述卡扣(15)扣合在相应的所述防护圈(42)外。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10087912B2|2018-10-02|Vortex generator for a rotor blade GB1244349A|1971-08-25|Improvements in composite bladed rotors EP1048821A3|2002-11-20|Stress relieved blade root EP1321630A3|2005-01-12|System for connecting and locking rotor blades of an axial compressor CN214330992U|2021-10-01|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 JP2016535194A|2016-11-10|S字形の後縁を有するブレードを備えた遠心圧縮機インペラ CN107990443B|2021-07-06|出风罩及空调室外机 EP2041398A2|2009-04-01|Rotor for a compressor CN210949259U|2020-07-07|风轮 CN210050097U|2020-02-11|离心水泵用叶轮 EP2149701A2|2010-02-03|Wind turbine blade tip shapes CN208380978U|2019-01-15|一种低压压气机机匣组合件结构 CN211501075U|2020-09-15|风叶组件以及具有其的风扇 CN212690117U|2021-03-12|涡轮盘及具有该涡轮盘的涡轮转子 CN211009269U|2020-07-14|一种电动机冷却风扇 CN108150344A|2018-06-12|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降噪结构、叶片和风力发电机组 CN210715260U|2020-06-09|一种降噪轴流涵道扇叶 CN211777608U|2020-10-27|汽轮机动叶片组件 US20190153882A1|2019-05-23|Turbine Guide Apparatus CN110784057A|2020-02-11|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电机转子外壳 CN110328860A|2019-10-15|一种组合式风轮模具 CN213744131U|2021-07-20|一种前弯式离心叶轮 CN210949222U|2020-07-07|一种高效离心风机 CN212959252U|2021-04-13|一种一体成型的离心风轮 CN213953989U|2021-08-13|一种轴流风轮及应用该轴流风轮的风机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02916.8U|CN214330992U|2020-12-21|2020-12-21|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CN202023102916.8U| CN214330992U|2020-12-21|2020-12-21|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